close

其實, 美海空軍之間的互相敵視與對資源的爭奪問題一點都不比其他國家輕微, 程度上甚至幾可與日本軍閥陸海相鬥相比擬, 雖然文人領軍的原則降低了負面效應, 但是歷來明著暗的互相叫囂與抵制的案例多不勝數. 在這當中, 綜合了美國人對高新科技的喜好與迷信, 雙方經常會前後推出概念共通而只有些微差異的計劃, 更經常無視於對方在實行中面對的困難與失敗. 像以下談到的武庫艦(機)就是典型的例子.  

 


[圖說] 武庫艦的初始概念

        嚴格的說, 武庫艦只是一種單純的飛彈射手. 對美海軍來說, 飛彈射手並不是新的概念, 早在1960年代一直到今天, 他們所設計的艦載防空戰鬥機幾乎全都在不同程度上容納了飛彈射手的概念, 差別只是在於射的是麻雀, 鳳凰還是AMRAAM而已. 武庫艦也是一樣. 雖然設計方案中有包含聊備一格的艦砲, 搭配如此大量的戰斧飛彈或彈種(單艦酬載在五百枚以上), 透過聯合接戰能力的整合, 使他能夠在友軍協助下執行防空與陸攻任務, 但是該艦的功能也就僅止於發射飛彈, 飛彈打出去就完事, 後面的控制導引完全不干他事. 這其實是一種極端的發展. 換言之, 他整艘船就是一個比較大型的發射器, 脫離友艦支援之後, 他甚麼也不是. 聽起來好像有樣東西跟他很像? 沒錯, 就是航空母艦把飛機拿掉換成發射器之後的樣子.

        其實這個概念是否可取? 事實上並不完全是個餿主意. 任何一場戰役在打光艦上的戰斧飛彈之前要是還沒結束, 絕對是全面戰爭的情形. 沒有這五百連的戰斧飛彈而改用飛機替代, 那可能就是上千架次的任務. 但是不可能在有了這五百枚戰斧飛彈之後就不需要飛機, 建造武庫艦的同時其他水面艦一條也少不了. 於是乎在沒有取代性的情況之下, 武庫艦遭到排擠而被取消完全沒有不合理的地方. 當然武庫艦是被海軍自己幹掉, 與海空大戰沒有關係, 但是武庫艦的取消跟海航的疑慮是脫不了關係的, 而海航則是空軍的眼中釘. 因此, 我敢說假使武庫艦真的成軍, 最高興的應該就是美空軍.  


[圖說] DDG-1000與LPD衍生的彈道飛彈防禦版, 不同程度的複製了武庫艦的概念.

        雖然單純的武庫艦設計遭到取消, 但是類似的概念紛紛出現在海軍日後提出的艦艇設計方案裡面. 包括SSBN改裝成SSGN, DDG-1000等等. 以這些不同艦體的搭配去獲得當年武庫艦的火力, 又能避免對現有的能力產生影響, 尤其在空軍佈署著力較不那麼重視的太平洋地區, 一整個幾乎就是海軍獨佔的遊樂場. 這等好日子尤其是在冷戰結束之後特別明顯, 空軍突然發現從歐洲地區撤回的部隊, 想改配去亞洲卻已經無處立足, 到最後平平都受到和平紅利衝擊, 海軍因為成功在亞洲營造威脅, 新艦艇一批批的訂購成軍, 空軍卻落到連F-22A這麼重要的主力戰機都被砍到僅剩幾乎四分之一不到. 在接近20年的時間裡, 空軍處處吃鱉, 就連後續的F-35計畫都不得已得讓海軍跟陸戰隊插上一腳. 但是這個局勢在2008年之後出現了一些變化.

        一方面是金融海嘯之後, 缺錢的現實使得美國人不再像以前那樣夠膽拿錢亂撒, 二方面是在亞洲威脅的升級(就是中共近年的現代化努力)使得美海軍首次收起了天下無敵的自以為, 而必須重新思考對應的方法. 於是仿效美陸空軍空陸戰(Air-Land Warefare)中間的合作, 海軍主導提出了空海一體戰(Air-Sea Battle). 雖然空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佈署比以前略為增加, 但是嚴格的說, 空軍勢力的引進也就只有在關島佈署的B-2, 其他部隊嚴格的說並沒有增加. 甚至可以說美空軍在海空一體戰中分到的工作, 大概除了B-2之外就都是在大氣圈之外了, 海軍還是牢牢地掌握太平洋地區作戰的主導權. 這也不難理解, 畢竟太平洋地區海洋面積遠超過陸地, 海上不靠海軍, 要靠什麼? 但這對空軍來說, 雖然所得到的資源變多了, 但是作為主體的飛行部隊卻不一定沾得到甜頭, 畢竟不是好消息. 尤其是戰略轟炸機部隊, 以前只要抱著核彈就好, 現在還得學抱反艦彈械. 雖然多了工作, 但是在空軍裡人單勢孤, 碰到那些戰鬥機出身的長官們, 有時還未必能說得上話. 要想多要點東西出來, 勢必要構築出一片光明遠景給長官們看看. 於是乎, 武庫機的概念於焉而生.    

        其實武庫機的概念不像武庫艦是海軍官方的提案, 而明顯只是一種私說. 他的存在意義明著是建立一種"長程制空平台", 短時間以B-1搭配現有的射控雷達與AIM-120為架構, 長程目標則是希望發展一種專用機體與配套的長程飛彈系統. 作戰目標是希望利用轟炸機的酬載與航程去爭取在類似設立禁航區這類低強度任務當中取代戰術戰鬥機或在高強度衝突中填補戰術戰鬥機投入之前的空檔以維持制空. 暗著來說, 如果這個方案可成, 不但能夠在空軍內部為轟炸機部隊爭取資源, 甚至有望能夠在海空之爭當中打壓海軍航空部隊而扭轉由海軍主導的海空一體戰概念. 試想, 除非海軍航艦戰鬥群能提前部署於當地, 還要能接近到艦載戰術戰鬥機單位的打擊範圍之內, 否則空軍轟炸機部隊在加油機的支持下絕對能夠提早抵達任務地區. 一個編隊的轟炸機搭配所攜彈械, 不但能夠制海制空, 還能COVER掉多少架次的戰術戰鬥機? 以戰術戰鬥機的層面來說, 海軍航空兵一向以其高於空軍的機動性佔優, 航艦開到哪打到哪, 空軍基地則不能打到哪搬到哪. 但是轟炸機可以哪在打就飛到哪, 如果再賦予他制空能力, 那不就是流氓會武術, 還有誰能擋的住?       

[圖說] B-1A時代展示的彈械攜行能力, 除了各式空用炸彈以外, 最醒目的就是那30枚魚叉飛彈與38枚鳳凰飛彈了.針對鳳凰飛彈, 海軍F-14A最多同時攜行6枚, 一架B-1A的攜彈量就直逼一個海軍戰鬥機中隊了.

        這個概念可行嗎? 對敵人來說, 用來打我的飛彈不管是戰術戰鬥機射的還是武庫機射的根本沒差, 重點是怎麼不被打下來. 於是成顯學的還是匿蹤戰鬥機, 而匿蹤戰鬥機的出現對於飛彈的運動又縮小了範圍. 以現在配合AIM-120使用的情形來說, 同等級的中程空對空飛彈早已不是獨門武器, 你武庫機打得到人家戰術戰鬥機, 人家也能打得到你, 你打人家的時候人家可以躲, 人家打你的時候你就未必能躲得掉了. 再加上空戰中的戰場管理跟狀況警覺, 戰況一複雜, 這種武庫機其實未必真能佔到多少優勢. 因此, 以現在來看, B-1配合AIM-120的武庫機與其說有發展潛力, 不如說只有先作為展示與驗證的價值. 真要派上用場, 恐怕也是要新的長程空對空飛彈, 搭配的載台大概也不會是現用的B-1了. 以我來看, 這個計劃對空軍來說要真能成案, 有點像七傷拳, 傷海軍同時也傷己三分. 真有如此高效的制空作業平台, 要他同時兼具制海攻陸能量絕非難事. 但是在傷到海航兵力之前(海軍早就把底限的十個航艦戰鬥群劃出來了, 進一步裁減絕非易事), 必先使人對空軍戰術戰鬥機兵力的數量產生懷疑進而加以檢討, 而要避免檢討, 終究還是要把一些工作從海軍那邊拉過來或是把威脅渲染得更大. 於是, 我認為算計到最後, 美軍的海空相爭必將隨武庫機概念的落實而白熱化. 而這種海空相爭的情況一旦失去文人政府的節制, 難保不會出現致命的破綻. 到時候, 我不知道漁翁得利的是誰, 但是第一個為這種情況付出代價的絕對是拉著美國人大旗作虎皮的各小國. 

        希望台灣不在其中.       

[圖說] 由B-1發射AIM-120的想像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av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