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說到海巡艦艇的平戰轉換, 是一個不小的題目. 直接關聯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後備軍力政策. 到底我們需不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後備軍力? 還是現役常備拼光就算完事? 是必須在國家的戰略指導之下去做的判斷. 以目前國家的戰略指導光喊口號, 模糊不清的現狀來看, 實在很難做出具體的判斷, 所以, 本文的前提在於國家面對侵略要總動員, 要拼到最後一口氣, 不存在妥協媾和的選項. 事實上, 戰鬥打響之後要妥協媾和也要看時機跟籌碼, 不是一廂情願的事.



要說到平戰轉換, 近年目標都鎖定在公務船裝備武器之後從事軍事任務. 與軍事單位從承平時期轉換成戰爭時期運作有相當不同. 特別是海軍的特性是人夠了武器裝備齊了也不等於能出發作戰, 所以海軍一直強調與實施的訓練對象都是艦組. 從校級艦長到二兵都是作為一體在訓練. 當然因級職不同, 專業訓練的內容有差異. 但是跟船有關的訓練, 都是大家一起上. 照理講不管是軍艦還是公務船, 沒有這樣訓練的單位根本沒有資格在海上混. 但是由於公務船並非以舞槍弄炮為主要任務, 所以訓練重點不會放在海軍以作戰為主的考慮中包含對戰損的處理, 管制與緊急修補上. 一艘艦艇在作戰中必須要先能浮, 能動之後才有能打這回事. 而一進入戰時, 原本以執法為主的海巡艦艇官兵是不是能很快的進入狀況進而容納隨武器增補的海軍現役/備役官兵而完成戰備其實是比硬體更重要的事情. 如果今天所謂海巡艦艇的平戰轉換真的被認為是很重要的方向, 那對於海巡艦艇官兵的訓練可能也得隨之向海軍的訓練標準靠攏. 當然, 要這樣訓練勢必要修調訓練流路的規劃, 包括師資教材與預算在內的資源與設施的共用與交流, 以及訓練標準的採納, 這時候海巡對於轄下艦艇的本位主義就不能擋路. 這是檯面下看不到的工作, 做好之後才是談到硬體.

早先碰觸到海巡平戰轉換議題時, 某網友回覆說平戰轉換一定要百分之百沿用海軍既有船型, 個人深不以為然. 只要在造艦階段考慮到武裝化的需要, 預先保留武器與感測器系統相關介面, 線路與管道, 不管是海軍船型或自有船型, 把武器系統做到隨插即用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多出的成本與維護的要求當然得要以國家層級指導下用某種方式吸收掉. 不管是以海軍有權監督要求海巡艦況交換海軍買單或是海巡自行吸收, 都是可以討論的選項. 要同步一起規劃的還有海軍是否有權先行審查建議修正海巡造艦時的性能需求與規格以確認其可於必要時符合海軍作戰需要? 建造時預劃必要時可能裝艦配賦的武器與感測器系統可用性檢討, 武器與感測器系統包件的籌獲, 預留與保存權責劃分, 服役後隨著武器系統的更新, 海巡艦隨之修改的可能需求, 海巡艦艇加裝武裝時可能的場站設施, 武器包件與零配件調達的需要與方式規劃等等.....這些都會增加海軍與海巡的操作成本跟人力物力需求. 當然海巡的任務與海軍有所差異, 但是以國家整體作戰能量做為指導的前提下, 前述問題不過就是成本放在哪裡花的問題罷了.

   

講老實話, 這種做法的效益表現在讓海軍艦隊戰時能夠透過這種方式在短時間內獲得補充, 延長水面艦隊對敵人威脅的存續時間, 增加敵人獲取制海權的成本. 簡單的說, 就是存在艦隊理論的延伸應用. 存在艦隊理論的精隨就是讓艦隊所代表的威脅能繼續存在進而爭取戰略上的利益. 嚴格的說是一種守勢策略. 像是雷伊泰海戰前的日本艦隊就是完全失敗的應用, 因為艦隊的存在已經失去對敵人形成威脅的能力, 既然如此, 自殺特攻就是其不得不然的選擇了. 當然這樣轉換來的海巡艦艇戰力最多就是與現役同等級作戰艦齊平, 多數會是略低, 而以現在中共艦隊以跨出第一島鏈進而威脅第二島鍊以壓迫美方退出相關爭議作為其清晰戰略指導的現實之下, 海巡的平戰轉換必要性取決於其對國家的整體戰略利益是否有幫助以及海軍水面艦隊的存在是否對於國家的存續屬於關鍵因素? 沒有人會認為海軍現役水面艦隊在戰端開啟之後不會受到戰損, 而戰損艦艇的應急修補也會直接影響到海巡艦武裝化的速度與艦隊戰力的補充. 而海巡艦在能夠返港進行武裝及搭載人員完成戰備的過程中也很可能受到損失. 但是除此之外根本沒有其他方式去快速對受損的艦隊戰力做出彌補, 而艦隊戰力的消滅可能僅在數日之間, 就算能夠簡化所有程序與用盡一切安排去緊急獲得美製舊艦, 也是緩不濟急. 更別提新造艦艇了. 沒有水面艦隊, 就無法保證本國對外交通線的暢通, 更不要提戰略儲備在加劇的戰時耗損下無法支應需求的慘況了. 這些都會直接減損進行終戰安排與談判時的可用籌碼. 你也可以把指望放在未必不可能的外國力量介入, 只是歷來抱持此種期待的一方通常都是以失望與覆滅收場.



以小事大以智. 智慧在政治軍事上的表現絕對不是怎樣與對方嗆堵, 而是怎樣與對方周旋, 使大國不去妨害小國的權利與利益的行使. 小國是不是必定處於弱勢? 未必. 理論上小國對於環境世道的應變與適應應該要比大國要靈活, 特別不應該抱著神主牌跟信仰去看對外關係. 偏偏我們沒有周旋的智慧, 又或是海峽給我們的安全感太強, 於是只憑著一根反骨把嗆堵當成周旋, 寧抱著民主信仰神主牌而死, 不依附獨裁而生. 一條路走到黑不算本領, 有辦法在堅持原則的同時去左右逢源才是本事. 這種成功的例子雖說不是那麼多, 但我以為像是芬蘭也還算是一個. 較近的反面典型就像是喬治亞與烏克蘭. 一提到民主大家都會指著美國人說那是典型, 但就連美國人自己, 也不敢說我只跟民主盟邦打交道, 非民主國家我就跟你嗆堵. 美國人鼎力支持的獨裁者極權國家那還少嗎? 扣掉後來翻臉的, 美國的中東盟邦除了以色列以外不是王權就是獨裁, 但美國人一樣與他們如膠似漆. 其主因就是國家利益引導. 那兩岸關係與對外關係, 不管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 不也應該以相同準則處理嗎? 不過這又扯遠了. 回到正題, 近年來後備軍力的存廢一直有不少討論, 甚至於我也一直認為需要額外耗時編練的後備部隊只是平時消耗預算, 戰時百無一用, 等你編練完成, 正好拉去繳械的無用單位. 但是由海巡艦隊轉換來的艦艇單位與前述那類後備單位有其根本的不同. 海巡艦組平時就是專職在海上執勤, 對操作艦艇的能力是長期常態維持, 有其核心能量. 雖說兵器團隊需要視配賦情況額外編組納入, 但是也不能算是臨時拼湊成軍. 因此, 對於海巡平戰轉換一節, 我認為在這屆政府毫無妥協退讓空間的兩岸關係操作下, 對於我們這樣的海島國家爭取海權的效益是應該要認真仔細考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av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