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機國造正式啟動。據軍方可靠消息來源指出,空軍高教機研製,國防部將以「新一代高級教練機」科目名稱,自明年起編列預算,第一個年度預算約編5億元,主要用途是先期作業費,並設立專案辦公室管制。據指出,軍方有信心於2020上半年,即蔡英文總統第一任任期結束前進行試飛,2020下半年開始量產。此外,軍方決心「初級教練機」亦將同步研製,取代空軍老舊的T-34教練機,貫徹國機國造政策。

高教機明年編5億

國軍預訂採購66架高教機,預算約700億元。新一代高教機初步構想是將IDF經國號雙座戰機局部修改,命名為「藍鵲」,由漢翔公司負責研製,中科院負責整合。軍方消息人士說,高教機明年僅編5億作業費,係因研發經費由漢翔公司負責,軍方直到2020年量產才會投入大筆預算。

據了解,目前空軍與漢翔正積極溝通高教機的需求與設計細節,雙方已談到是否要做捕捉鉤的議題。據指出,我空軍F16和F5E戰機都有捕捉鉤,以備緊急降落時,可鉤住跑道兩頭的攔裁索;而「藍鵲」的設計構型已談到捕捉鉤階段,由此可見漢翔與空軍已充分合作,亦顯示空軍對高教機外購已死了心,不管是義大利或韓國,都不可能。

漢翔與空軍研商細節

軍方消息來源說,站在國防部立場,絕對歡迎國外廠商參與我國機國造的研製,國防部不會閉門造車,也沒有這個能力拒絕國外廠商的協助與參與。國防部的立場,就是動用所有資源協助國內航太廠商達成國機國造政策。

據了解,新一代高教機以IDF雙座機為版本精簡,做局部修改,主裝備系統不變,但拆除戰機雷達、機炮與尾管,機身將採複合材料,以減輕重量。漢翔已完成基本工程圖的繪製。

藍鵲逾半零件與IDF相同

漢翔公司認為,由於「藍鵲」與IDF的零件至少有一半相同,能大幅降低後勤維修成本,且配備的F-124發動機自製率更達50%,比韓國T-50、義大利M-346更具價格優勢。

據透露,軍方亦下令同步研製初級高教機,取代現役老舊的T-34教練機,待高教機量產結束,即再開初教機生產線。據了解,空軍已著手進行建案規畫,唯漢翔公司目前有400餘名工程師,全力投入高教機案,分別執行畫圖、結構設計、測試等,預估還需要300名人力,已分不出人力研製初教機。

此外,軍中盛傳,高教機案攸關小英政府的國機國造政見,及國防航太產業發展,扁政府時代曾任漢翔總經理的羅正方,有意爭取漢翔董事長要職。

---------分格線是我----------

「國機國造」是蔡政府力推的政策,但昨天報載,汰換老舊AT-3教練機和F-5戰機的空軍高教機案是否應「國機國造」,仍有爭議。其實要討論國機該如何造,還是要溯本清源,回到政策初衷,即空軍這個最終使用者的需求上。

漢翔公司對由IDF研改來的XAT-5高教機自信滿滿,並自豪會採用最新航太技術,但新技術代表高風險,高風險代表不斷追加的預算和不斷延後的交機時程,甚至也墊高了研發失敗的風險。漢翔「老王賣瓜,自賣自誇」無可厚非,但飛機沒有造出來前,性能能否達標誰也不知道,因此XAT-5高教機還潛藏著性能疑慮。

為維繫空軍戰力和訓練能量,空軍需要的是目前市場上性能最佳的高教機,除非買不到或超出預算,這個原則不能因「國機國造」而有折扣。所以XAT-5高教機不能躲在「國機國造」保護傘下,仍應與外國製高教機一起進行評比,性能不能妥協,不能為了要「國機國造」而「國機國造」,迫使空軍使用次級產品。對此空軍應有專業上的堅持,不能因政治壓力而妥協。

基於使用者的需求,空軍自然是希望維持訓練任務不中斷,新機汰換舊機能無縫接軌,因此空軍籌獲高教機有時程壓力和性能要求,能承擔的風險彈性並不大,自然傾向採用現貨市場中性能穩定成熟的外國製高教機,所以空軍希望藉由取得授權生產方式在台灣組裝外國製高教機,兼顧「國機國造」政策和獲得時程及飛機品質。

自行研製高教機可增加航太產業研發能量與產值是事實,但這榮景只是一時的,即使高教機後續的後勤維修保養可讓台灣航太產業進補廿多年,不過這種「肥水不落外人田」的方式,從國家整體經濟發展的角度視之,只是把錢從左手交到右手而己。

航太產業絕對不只是內需市場,如果相關產品不能外銷,不僅成本高昂,也使得發展航太產業成為空談。即使能自行設計戰機,但其中的引擎、空用雷達和精密的航電設備無法全部自製,外銷勢必遭人掣肘,所以軍機市場對台灣而言,只是看得見吃不到的大餅。獨鍾軍機市場,只能關門自己玩,對台灣航太產業發展等於是死胡同。

真要透過飛機設計、全機製造的方式帶動台灣航太產業,應拋棄「戰機國造」迷思,改從運輸機或商用飛機著手,或者直接拋棄全機製造的成品迷思,改投入機體、引擎等關鍵零組件或航電設備的研發,成為全球航太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才是藍海。

「國機國造」應解讀為國家的飛機在國內製造,來為空軍解套。如果蔡政府堅持要把發展航太產業和國防發展綁在一起「摸蜊仔兼洗褲」,可能弄巧成拙,還賠上了台灣的國防安全。

------------我是分格線---------------

民進黨選前提出國防藍皮書,標榜「國防自主」,蔡英文當選後尚未就任就前往漢翔、造船產業與中科院參觀。「國艦(潛艦)國造」與「國機國造」,被新政府高喊入雲,讓相關業者大為振奮。

但潛艦與高教機的國造,面臨的問題正好相反:國軍迫切需要增強水下戰力,目前也無任何國家願意出售潛艦給台灣,因此國造潛艦的必要性無庸置疑。但是技術風險甚高,「造不造得出來」成為各方關注焦點。

高教機在市場上不乏買得到的機種,性能也可滿足空軍需求。若要堅持「自研自製」漢翔不至於造不出來,但就「性價比」看,鐵定不會划算。因此如果決定自研自製教練機,著眼點絕不該是飛機本身,而是對國內產業界可以累積的效益。

飛機愈來愈精密、昂貴,全球航空工業日益整合,世上已無純粹某一國產製的機種。尤其下一代戰鬥機技術門檻極高,有能力研發的國家屈指可數。如果認為將經國號改為教練機,就可累積自製戰機的技術,恐怕對局勢判斷嚴重失準。民進黨藍皮書曾宣示,投資一千億元研發新戰機,但美軍剛服役的F-35,光是研發就將近四千億美元!

即使當年經國號,也是美方技術協力下完成,如今想真正「自力」製造下代戰機,恐是不切實際的夢想。

對航太產業的任何投資,都必須考量:這些付出能否使台灣航太產業與國際市場接軌?能否讓國內業者,可承接更多、更複雜的品項?能否在國際合作研發案之中,成為具有一定資金與技術實力的合格夥伴?

從融入全球產業鍊入手,才能使台灣航空工業具備永續經營的條件。發展國防產業為的是「國防」還是「產業」,新政府得好好思量。

---------------

    看完前面的新聞, 特別是後面兩則, 我只大聲罵上一句:[放你媽的屁!]. 通篇[如期, 如質, 如預算], [性價比], [融入國際航太市場].......跟著老外劃的爛靶在射你們的鳥箭, 看起來義大利佬招待得很不錯嘛, 好處也該是拿了不少, 招待三天讓你連自己姓啥名誰都忘了, 寫這兩篇文章的作者真是兩個狗屎不如的畜生!

    先不論空軍的預算與時程規劃都是以洋機國造甚至直接購機為目標所設計, 根本沒有把國機國造作為選項的作法令人鄙視且根本有瀆職之嫌, 光是一個洋機國造對台灣的國防自主就沒有一絲半點的幫助!李奧納多(以前的Alenia-aermachhi)說得很大聲, 義大利原廠與國造的零件,比例各為50%. 問題是, 拿圖給你做零件不會讓你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這些答案只有你從頭構思設計分析之後才會知道, 否則那都是別人的東西, 更不要談後面"這些高科技技術將會提供技術移轉給台灣工業,以確保台灣有絕對的能力自主,不僅可支援機隊,也能執行未來飛機構型升級,最重要的是,會協助其他台灣航太相關廠商,將其納入零件供應鏈。"的春秋大夢了. 不光航太, 任何製造業講的就是經驗, 訣竅, 規格, 標準, 認證, 品質, 檢驗這些面向各自的結合與競爭之後的相互妥協與符合. 而前面的這些面向則都源自於研發設計. 也就是說, 沒有研發設計的起始支持, 這些願景通通都是畫餅. 別的不說, 中華民國的空軍跟民航局基本是一個娘生的一對雙胞胎, 只是穿的衣服不一樣. 牽涉到所謂構型變更修改, 我才不信空軍會同意漢翔沒有李奧納多自己來搞. 而李奧納多會怎麼搞? 一定是先翻合約, 沒寫死不能不幫你做, 價格就隨便我開了, 有種不付, 就拉倒. 對這些老外, 白紙黑字的合約都只是尊重參考的對象, 沒有罰則的條文根本沒有約束力. 小弟在相關業界走跳十餘年, 這種事態屢見不鮮. 當然跟本公司合約解讀與談判軟弱無能有直接關係, 但是要相信老外口中信誓旦旦的會犧牲合約沒有寫死的東西來成就你的技術能量, 就只是癡人說夢與自我催眠到了極致的末期症狀而已. 再來, 要納入國際航太市場的方式有很多, 合作生產是最常見的沒錯, 像是漢翔幫波音, AIRBUS, SIKORSKY, 洛馬, 貝爾, 三菱生產各種零附件段, 都已經行之有年. 要做這些工作, 首先就是技術門檻有跨過, 再來是政治與價格. 以M-346作例子, 他敢放50%給漢翔, 競標T-X成功能不放50%給GD? 其他國家也不會是傻子, 必定要求相對的工業合作與對沖, 要指望漢翔與下游衛星產業會因此有可以累積的效益? 要不要先算算花在符合李奧納多條件要求的成本有沒有拿回來的指望? 更何況也不是沒發生過因為其他原因合作生產改外購的前例(海軍B案請出列), 這些老外還不卯足全力去搗鼓這個狗洞後門? 到時候, 還有多少國本可以動搖?

    至於第二篇作者放的屁就更臭了. 空軍現在訂的需求根本是照M-346的性能數據搬來, 幾乎可以說是指廠採購了. 你不去省思空軍的規格訂定合理與否, 反而先罵後起步的漢翔設計是強迫空軍使用次級產品? 什麼叫次級產品? 義大利空軍現在只買了18架, 一般學生的高教用的還是原來的80架各型MB-339. 以現在的進度, 在三代主力戰機連影子都沒有的當下, 我們的高教機需要的性能底線在哪? 是不是非得超出M-346不可或超出多少算是合理? 性能達不達標的標在哪裡? 空軍自己都沒有答案! 口口聲聲[空軍希望], 一副空軍代言人的嘴臉, 講的就只是轉述這批狗官僚懶惰的軍種本位主義跟貪污期待而已. 講句實話, 除了像美蘇法這樣的航空科技先進國家有能力從各系統到全機都在國內自製之外, 其他國家的自製都是放在保有載台的結構設計跟獲得的系統整合能力上面. 發動機與航電這類大項次系統不能自製就外購, 但是關鍵在於系統元件的規範與型號所應有的性能範圍與合格與否的判斷必須自己能決定, 像M-346用的發動機是F-124, 也不是自製的. 但是所有的系統應該有的性能表現一定在義大利人手裡, 要裝什麼東西, 能換用哪些裝備元件, 只有義大利人透過與原始規範的比較來決定, 如此才能擔保在未來因應需要的性能提升與消失性商原問題能依本身需要解決而不用假手他人. 至於什麼[真要透過飛機設計、全機製造的方式帶動台灣航太產業,應拋棄「戰機國造」迷思,改從運輸機或商用飛機著手,或者直接拋棄全機製造的成品迷思,改投入機體、引擎等關鍵零組件或航電設備的研發,成為全球航太產業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環]更是狗屁不通! 大飛機跟戰鬥機是兩個未必能完全互通互補的領域, 中間有許多不同的KNOW HOW, 能夠同時造出受歡迎的大飛機與一線戰鬥機的美國廠商在90年代的航太國防工業廠商大併購之前不能說沒有, 但還真的不多. 前蘇聯體系裡這種大飛機與小飛機的分工更是明顯, 漢翔並不是沒試製過中型飛機, XC-2的故事大家都知道, 許多人把失敗的原因怪在推力不足, 但是XC-2的故事更清楚反映出的就是當年的漢翔對於結構設計分析能力的不足, 所以才會有一開始用軍刀的前起落架強度不足折斷後來改換HU-16鼻輪的失誤. 而作關鍵零組件更是空話一句. 哪些東西屬於關鍵零組件? 是在飛機設計階段就要確定的, 供應不能有差錯的東西. 這樣的東西要放給非計劃夥伴又是國外的廠商來做, 必定有充足的競爭對手隨時備援, 不然飛機交不出來誰要扛? 靠代工這些東西是絕對吃不飽, 甚至很難說有沒有餓死的可能. 至於研發包括航電裝備在內的次系統元件, 你數過這類廠商已經消失多少家了嗎?

    其實現在當務之急是檢討現在空軍當年以特定機型為綱所擬定的的需求規格, 時程與預算規模, 反映出真實的需要. 硬要拼2020年上半年出廠試飛, 下半年量產的計劃是真的太過於冒進, 揠苗助長對空軍對漢翔都不是好事. 高教機國造計畫應該是以重建國內對於飛機結構設計分析與系統整合能量為目標, 不過要同步搞初教機是太拼了點, 個人認為不宜同步進行. 特別是初教機跟初級組的能量是以現行模式繼續進行或是有其他方案可以研議考慮也直接影響初教機的需求. 新的初教機是不是需要擔負作戰任務, 還是單純以建立學官接受進一步訓練的飛行能力基礎就夠, 可能都得在督促空軍下苦功去研究之後給個交代. 至於經歷高教機與初教機國造案之後的相關能力夠不夠在其他技術支援之下繼續搞三代主力戰機, 等建好以後再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av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