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籍立委林郁方今天表示,海軍陸戰隊4月初在太平島大規模實兵演練「衛疆作戰」的規復作戰,國防部應對媒體公布相關畫面,振奮人心。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國防部副部長夏立言報告「推動募兵制有關動員戰備整備之問題檢討與策進」並備詢。 林郁方質詢時透露,今年4月10日上午,海軍編組一支包括戰車登陸艦、成功級巡防艦和康定級巡防艦在內,總數多達6到7艘的艦隊,護送1個營級的陸戰隊特遣隊(2個連),攜帶建制的重型迫擊砲與反裝甲火箭,分乘20餘輛AAV-7兩棲突擊車,從戰車登陸艦搶灘上太平島,執行「衛疆作戰」的「規復作戰」實兵、全裝、全程演練。 海軍也從軍艦上起飛UAV(無人飛行載具),並將演習畫面第一時間傳回海軍司令部。此外,國防部也以考察的名義,邀請外交及國防委員會的委員前往海軍司令部觀看演練過程。 林郁方表示,這次實兵演習在敦謙沙洲越南駐軍眼前進行,相信越南駐軍一定會用高倍望遠鏡全程錄影,而美國、中共等一定也都知道,他不明白國防部為何要對國人保密? 林郁方說,當時他在海軍司令部觀看演習畫面,場面十分浩大、熱血沸騰,全副武裝的陸戰隊官兵,頂著攝氏36、37度的高溫,與海巡部隊聯合演練據點攻取和掃蕩殘敵等任務,展現出堅強的戰力。 林郁方要求國防部應將演習畫面剪輯公布,以振奮人心。備詢的國防部軍政副部長夏立言答詢說,對於委員的建議會進行研究。 林郁方強調,此次演習是2000年1月28日陸戰隊將防務移交給海巡署後,海軍在太平島周邊海域最大的一次艦隊集結,也是陸戰隊將防務移交給海巡署後,首次以建制野戰部隊重返太平島。

------我是分格線---------

這次的演習是數十年來首見, 針對假想被侵占的外島進行規復作戰演練. 一方面這幾年南海風雲詭譎, 二方面恐怕也是因為陸戰隊面對存亡的內在壓力而被迫必須要求一些表現來彰顯自己的價值. 內外交相壓迫之後, 產生了這次的演習. 事實上, 陸戰隊作為攻勢兵種, 作為規復作戰的主力, 自民國45年建立南沙守備區之後, 沒有在太平島執行過這種規模的演練. 陸戰隊的兩棲基地演訓都是在台灣本島, 尤其是屏東枋寮到加祿堂一帶進行, 別說太平島, 連一般的外島都極其少見. 探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角色, 畢竟中華民國長期保有世界第二大規模的兩棲作戰兵力, 太過張揚可能影響國際形象. 二方面整體國力離世界第二差了老遠, 連一個陸戰團級的登陸演習都要東拼西湊, 就更別提兩個甚至最多到三個的陸戰師了. 就像精實案前, 登陸戰車團長期保有的三百餘輛登陸戰車供兩個陸戰師投射八個營, 但是海軍登陸艦隊最高峰也從來沒能有運載這三百輛登陸戰車的運力. 而登陸戰車之外, 師建制的武器糧秣彈藥輜重勤務......隨之投射的運力在哪裡? 這些在兩蔣時期就欠奉的能量, 到今天就又更不可能有了.

於是在精實案一開始, 陸戰隊就從兩個陸戰師加上一狗票戰鬥支援部隊的規模被砍翻, 兩個師被砍成三個陸戰旅, 其他特業支援部隊也被砍到七零八落. 其中一個陸戰66旅還被劃歸六軍團作戰管制. 到了精銳案, 又再進一步地被砍到兩個旅加一個群. 近日規劃勇固案的時候, 還傳出要把陸戰隊併編進陸軍的風聲. 一支建立極度不易的專業兩棲作戰兵力, 眼看慢慢就會變成一般的地面部隊. 我個人反對這種作法, 並不是說陸軍就爛到哪邊去而陸戰隊至高無上, 而是說我認為陸軍地面作戰兵力不論在編組與未來規劃都亟需變革. 而這種變革, 與要不要把陸戰隊併入陸軍是完全不搭嘎的. 陸戰隊做為投射海外的攻勢兵力, 其存在具有戰略價值. 組織規模可以檢討, 畢竟武力投射是要有國力支持, 超過國力負荷而投射不出去的陸戰隊作為地面部隊在本島作戰與陸軍其實沒有太大差異. 但是組織規模太小的時候, 維持上就又面對各式各樣的困難. 問題就是國防部在規劃未來兵力的時候, 時常走的是倒退的冤枉路, 像當年精實案改編各師及裝甲獨立旅成為聯兵旅的以後迄今, 中間的過程就曾經出現過旅級自聯兵改單一兵種編成的瘋狂大倒退, 昨天又有新聞重提把陸戰隊直接拉到澎湖接管澎湖防務這個爛主意. 不說陸戰隊與海軍艦隊切離之後的種種問題, 最淺顯的一點就是要是有一天真的要對外投射兵力, 克服萬難把陸戰隊裝船拉走, 還剩得下多少資源去讓陸軍接防? 接手固定防區之後的陸戰隊, 還有多少餘力去維持兩棲作戰能量? 這個爛主意在1968年就已經實驗過, 到1969又自己打臉收回來的教訓, 到今天居然還有人提, 還只是為了能把澎防部指揮官的中將缺弄掉而沾沾自喜, 做這種規劃的人到底有沒有學習能力跟思維理則?  本月的亞太防務就有篇文章講這次的演習, 文裡的觀點有些看起來OK, 有些就讓我覺得有疑問. 陸戰隊的存在與否, 取決的關鍵絕對不是看別人有我們也要, 而是要配合國家的需要. 除非國家完全不需要由海到岸的投射武力, 否則就有維持陸戰隊組織與能力的必要. 另外, 這次操演裡面展示由UAV對境外戰場做即時監控也具備巨大的邊際效益有利於後續的開發利用. 最低限度, 對於本島外島的周邊偵巡就有立即性的幫助與提升, 其他的衍生應用就更是多采多姿了.       

      回到演習本身, 這次海軍大舉以臨戰體制編組護航支隊, 以搭載二十餘輛兩棲突擊車與兩個陸戰連的兵力規模來看, 載運兵力的主體大概只有一艘中和級. 也就是說, 護航支隊的規模大概是五到六艘成功級與康定級巡防艦, 文中並未提到編組在蘇澳的濟陽與基隆級, 或許有其他考量包含在整體規畫當中而並未派出. 目前在南海周邊, 對太平島直接造成威脅的兵力大概就是越南的海空兵力. 對於越南以KILO級與SU-22/30為主體的威脅, 這個兵力規模大概是現階段海軍與之對應來執行護航作戰的基本兵力編組. 當然隨威脅升高的同時, 護航支隊的兵力規模也必須隨之調整. 但是以對應越南的海空武力進行規復作戰就要派出接近四成的海軍大型作戰艦艇直接護航, 不也證明了小船派思維的謬誤? 先不論規復作戰的需要, 就算是只顧台灣本島, 海軍也必須有能力維持關鍵船團的生存與必要的路線暢通, 這絕非是小型的飛彈艇就能做到的. 當共軍的發展已呈現不滿足於將軍力投射於海峽, 而將超越至台灣之外的規劃與成長, 如果我們的海洋戰略依然僅滿足於用小船阻擋敵登陸即可, 那無異於自動繳械. 

      當然, 前述說法的前提是開戰第一時間不投降, 而且不被速戰速決. 不管是待援還是爭取政治解決, 都得要獨立支撐一段時間. 這就很弔詭的是, 面對中共或其他外敵, 我們的整體戰略從來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楚. 李老頭當年飛彈危機的時候說手中有十八套劇本, 這十八套劇本都只是受整體戰略引領的野戰用兵指導, 而編寫這十八套劇本除了國家的戰略構想以外還能用什麼當依據? 其實野戰用兵指導才是應該要保持彈性去應對敵人的反應進而捕捉戰機, 而這種彈性, 有賴於清楚的戰略賦予武裝力量明確的目的之後方能擁有. 拿來當題目要說起來可以講到天黑, 應該要拉出去另外再講. 最後, 我等凡人是不知道國防部把相關影片列為機密的緣由, 但是從中剪出不妨害機密的鏡頭來重振國軍的形象是絕對可行的. 要推募兵制, 讓民眾支持國軍絕對不是只靠錢就能做得到. 否則"窮得只剩下錢"這句話的真實涵義又是何其可笑又可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av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