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罕見 美助卿挺台灣自治

警告中國 如併台必遭報復

【韓政燕、陳培煌╱綜合報導】當太陽花學運引發國人憂慮中國勢力蔓延之際,華府對中國態度轉趨強硬,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羅素(Daniel Russel)前天對中國提出警告,不要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採取類似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的行動,否則美方會遵守捍衛盟國的承諾,採取報復。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對台灣獨立一貫採取不支持的態度,但東亞暨亞太事務助卿羅素前天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罕見地提到美國對台灣自治(autonomy)的強烈支持,能協助台灣的友人有信心加強兩岸關係。 
俄羅斯上月併吞原屬烏克蘭的克里米亞,美國會及亞洲外交人士都關切這會對日益自大的中國傳達何種訊息,特別是針對台灣。對此,羅素說,中國已看到歐美對俄國的制裁,「中國若考慮效法併吞克里米亞的作法,(國際)對俄國日益增強的制裁應可發揮冷卻效應。」 
 

「美與盟國同在」

我外交部稱,美國行政和立法部門在《台灣關係法》滿35年之際,再次表達對台美關係的高度重視與肯定,對此感到欣慰歡迎。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洪磊則回應:「無論烏克蘭還是南海問題,中方都已多次闡明立場。美國為何要將兩者相提並論?」
中國積極宣示南海主權,上月企圖阻撓菲律賓補給船至南沙群島仁愛礁,稱不許菲國進入中國領土。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越南及台灣等都稱擁有南沙群島主權。
羅素強調,美國雖未在東亞領土爭議上表達立場,但中國不應質疑華府會在必要時出面捍衛盟國,「美國的決心不容置疑。我們會與盟國同在,遵守我們的承諾。」
華府近來對中國態度日趨強硬,指控中國動作頻頻,試圖改變爭議地區的現狀,其中包括釣魚台等東海領土主權爭議,美國總統歐巴馬22日起訪問菲律賓、日本、南韓和馬來西亞,預料會重申亞太再平衡政策,顯示美國重返亞洲的決心。 

挺日拒參加論壇

中國本月下旬將在青島舉行國際軍艦檢閱儀式,並邀請逾20國參加西太平洋海軍論壇,獨漏日本。而就在美國國防部長海格訪問中日前夕,美國周一宣布,不會派軍艦參加。日媒解讀這是美國替盟友表示不滿。 

報你知 亞太再平衡政策

為防中國崛起致美國在亞洲地位邊緣化,美國總統歐巴馬2011年提出轉向亞洲的「亞太再平衡」策略,強調與日本、澳洲和南韓等盟國關係;積極涉入東海與南海事務;增加與印度、越南、緬甸等國合作;參加東亞高峰會,加強與東協關係;增加在亞太的安全合作與軍演,將軍事重心轉向太平洋地區。 

-------------我是分格線-----------

同樣一句話, 各有各的解讀方式. 解讀方向的對錯要靠後面的事實發展來證明.

羅素的談話發生在國會聽證會裡, 在那個場合, 是政府官員對國會代表的立法權所提出的聽證議題做出行政權判斷的時機, 直接反映出就是政府的態度與判斷, 因此, 通常都是在用字遣詞上多有斟酌, 也非常謹慎. 簡單的說, 不會有政府官員在那個場合上說出與美國現行政策不一致的話. 因此, 有些人的解讀認為羅素的發言代表美國政府政策的轉變, 為之歡欣不已. 但是羅素答辯的議題在亞太這部分同時包括了東海與南海, 並非專門針對台灣問題, 於是, 看他的言論就得要有留一些心眼去解讀.

我個人認為, 羅素的談話所反映出來的美國政府立場, 最好的情況也僅止於維持現狀, 甚至嚴格的說, 是一種倒退. 首先, 羅素的發言把台灣問題與克里米亞事件直接對比. 俄羅斯現階段把動作侷限於鞏固對克里米亞半島的控制上面, 而克里米亞半島終究只是烏克蘭的其中一部份, 對比於台灣問題, 就像是花蓮之於台灣一樣. 克里米亞事件會演變成這樣, 中間種種的前因後果全部攤開來看的時候有其巨大的歷史背景與台灣問題中間有種種細微而又明顯的差異. 一開始, 是單純向歐盟或向俄羅斯開放的政策辯論. 後來的發展顯然超出了當時的一切預測之外, 尤其是第一發來自政府的子彈被擊發以後, 局勢向對當時的主政不利的方向急速傾斜. 整個事件的發展, 我比較傾向各國都沒有辦法控制當時的烏克蘭局勢, 與其說俄羅斯是主動介入局勢, 不如說俄羅斯是被動對局勢做出反應, 嘗試擴大戰術利益以儘量彌補戰略失敗的損失可能比較貼切. 我雖然認同普丁在日後的目標應該是會想要將頓內次一併拉出烏克蘭, 但我不認為他會把烏克蘭整個消滅. 俄羅斯的整體戰略應該還是會最終回歸到對剩下的烏克蘭保持壓力並加以控制的方針上.美國人與歐盟在目前的局勢當中, 可說是進退維谷. 為了烏克蘭與俄羅斯發生武力衝突根本不在選項裡面, 克里米亞政府與俄羅斯已經成功的排除烏克蘭政府在克里米亞半島的影響力, 要想做出甚麼具體的反應根本沒有籌碼. 迄今, 西方各國除了對普丁身邊的若干幕僚採取一些蒼白無力的所謂制裁之外, 根本就是拿他們沒皮條. 欲戰無力, 欲和無從就是最好的寫照.

相對於美國對克里米亞問題的旗幟鮮明, 他對於台灣問題的態度則不然. 當然, 克里米亞問題對美國來說其實並沒有太多利益上的衝擊. 只是表表立場比實際可能去做甚麼事要來的簡單, 俗話說站著說話不腰疼. 基本上, 美國過去從未不支持中華民國(台灣)作為政治實體與中共政權分治的現狀, 並且反對任何以武力改變現狀的單邊行動, 也因為這個立場, 美國對於出兵台海的可能性一直保持曖昧模糊的空間以作為嚇阻中共的煙幕. 但是局勢顯然已經不同. 中共勢力的興起已經讓美國逐漸失去保持模糊空間的餘裕, 但是美國政府顯然並沒有把武力助台防衛作為煙霧消失之後的實景. 相反的, 羅素所擘劃的實景, 在台灣議題上, 用"自治"這兩個字來做支持的標的, 在美國的行動上則是包含東海南海以後, 用空泛的[會與盟國同在, 遵守承諾]來一起做描述. 何謂自治? 這個字眼是很微妙的. 不代表沒有凌駕於其上的權威. 台灣的現狀是自治, 港澳的情況也叫自治. 如果相對於羅素的前後文再對這兩個字來做解讀, 壞心一點, 也有些放任你自流的味道. 看看過去, 說到[與盟國同在, 遵守承諾], 上一次美國與其同在的盟國, 如今安在?  美國對台灣的承諾, 又在哪裡? 不就是一部僅適用於美國國內的台灣關係法而已嗎? 美國政府從十年前就在構築第二島鏈防線, 所謂的第二島鏈防線與第一島鏈相比所差就只是把台灣排除出防線以外, 把台灣以東的太平洋作為戰場. 也是棄台論興起的根源. 相對於這兩年逐漸茁壯的棄台論, 實在很難讓我把美國政府的相關發言當作有半點用處的承諾. 美國政府追求國家利益, 從不惜任何犧牲. 台灣作為一個棋子, 夾在美中之間, 講白了就只能當騎牆派去爭取自身的最大利益. 其實, 羅素的發言主軸針對的就是南海與東海, 全力強撐穩固與菲律賓和日本的關係, 因為不論第一或第二島鏈, 他們都是外線的肩部. 有了這兩個國家的合作, 能把中共的海權侷限在關島以西, 美國政府還是能夠對太平洋保持決定性的支配. 至於台灣, 能撐多久算多久, 就算真的撐不下去, 對美國人的大局也不會有太多影響.

可悲的是, 明明自己有完整的政治制度, 台灣人, 尤其是新一代的, 碰到甚麼爭議還是喜歡找外人來解決. 剛落幕的花系列學運剛起的頭幾天, 不是一堆人一頭熱的跑到美國白宮網站去告洋狀, 做轉播, 乞求美國直接干涉台灣內政嗎? 結果呢? 人數有沒破門檻我是不知道, 不但美國沒來台灣干涉, 甚至同樣由這個羅素直接打臉, 告訴學生[要負責任的行使自由], 言下之意難道就是羅素代表美國政府認為這些學生在台灣行使自由的方式是不負責任的? 俗話說, 自助方有人助, 不管是哪一國, 台灣要做為政治實體繼續維持現狀必須要有操之於己的本錢, 這些本錢都不是單靠口號, 民粹, 意識形態能拿得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cav5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